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供人才保障
来源:《中国出版》 2024-01-19
分享到:

中国科技期刊人才队伍状况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科协)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3)》提供的资料可以看出,中国科技期刊的队伍与人才现状具有以下 4 个特点。

 

一是科技期刊队伍占全国期刊队伍总数的 60%,在全国期刊业具有重要地位。2022 年,中国科技期刊 5163 种,科技期刊从业人员总数为 36974 人。中国期刊全行业公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2021 年,全国期刊品种总数为 10185 种,全行业从业人员 61800 人。从已有数据看,中国科技期刊品种约占全国期刊总品种的 51%,科技期刊从业人员约占全国期刊业从业人员的 60%。无论是品种数,还是从业人员数量,都突显了科技期刊在全国期刊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是采编人员约占科技期刊队伍总数的 61%,科技期刊队伍以传统编辑人员为主体。从表 1 统计可以看出,2022 年在科技期刊从业人员构成中,采编人员约占 61%,远高于其他类别人员。

 

三是高学历(博士)、高职称(正高级职称) 人员分别占科技期刊队伍总数的 15% 20%。从 2、表 3 中国科技期刊从业人员学历及职称情况来看,高级人才相对不足。


 

1 2022年科技期刊从业人员构成

图片1.png 

2 2022年中国科技期刊从业人员学历情况

图片2.png 

3 2022 年中国科技期刊从业人员职称情况

图片3.png 

 

四是期刊从业人员减少,人才流失问题比较突出。2020—2022年,我国科技期刊从业人员总数分别为 37295 人、36806 人、36974 人,3年中,从业人数总体呈下降趋势,2022 年比 2020 年减少 321 人。期刊出版单位普遍反映,近年来,许多高级编辑出版人才流失现象比较突出。

 

中国科技期刊人才建设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科技期刊人才建设面临的挑战

开放科学与开放出版带来的挑战。中国科协与 STM( 国际科学、技术与医学出版商协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开放获取出版发展报告(2022)》显示,全球开放获取论文的年度论文比例,从 2011年的 33.3% 增加到 2021 年的 50.3%2011—2021年,中国科研人员每年发表的国际论文中,开放获取论文的数量从 2.5 万多篇增长到 23.8 万多篇,占比从 15.8% 增至 37.8%。开放科学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科技期刊的开放出版。2020 年金色开放获取论文占全球全部论文产出的 30%,金色开放获取已被全球越来越多的学术出版商接受。目前我国科技期刊出版仍然是以传统出版为主,科技期刊人才建设还不适应这一新的出版趋势带来的挑战。

 

新技术、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前沿科学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期刊出版领域的应用,为科技期刊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优先数字出版、数据出版、增强出版、全媒体出版等新型出版模式不断涌现。科技期刊人才建设还不适应新出版模式带来的挑战。

 

 

 

科技期刊人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笔者认为,目前科技期刊人才建设存在以下5个突出问题。

 

人才结构与科技出版新趋势新要求不相适应。科技期刊队伍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在编辑结构方面,从事内容加工的传统采编人员较多,新媒体新技术人才、全媒体复合人才、管理营销人才、集群化人才、科学编辑人才、学术评价人才、学术运营人才、国际出版人才较少;在专业结构方面,从业人员中单一学科人才较多,跨学科、跨领域复合型人才较少;在人才梯队结构方面,基础人才较多,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骨干人才较少。

 

人才布局与推动基础科学期刊、工程技术类期刊一体发展不协调。在基础科学、医学等领域,期刊数量较少,高水平办刊人才相对较多,但在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应用领域,期刊数量多,办刊力量薄弱,高水平办刊人才相对较少。

 

人才体制机制不健全。人才管理体制与人才激励机制亟须调整完善。在有的部门和单位,选人用人存在体制瓶颈。科技期刊出版单位,许多是非法人编辑部,期刊单位缺乏用人选人自主权和话语权,人才流动困难。有些单位在期刊人才管理方面,采用一般干部管理方式,忽视期刊出版专业特点。聘用人员占科技期刊人员总数的35%,在编人员与聘用人员的待遇存在同工不同酬问题。人才评价方面同样存在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四唯问题。

 

人才政策和保障措施落实不到位。人才政策支撑力度不够,一些单位和部门认为所办期刊不是科研和教学主业,期刊编辑出版人员被边缘化。编辑出版人员的薪酬待遇与科研、教学人员同等职级相比偏低,职称评定困难,职业发展空间不足,职业上升通道较窄,造成高质量高水平人才难以留住,更难引入,人才招聘困难。

 

人才教育和培训渠道不宽、创新不够。教育和培训渠道较窄,不能满足人才增长需求。在学校教育方面,出版专业本科招生总人数呈递减趋势。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创新发展,融媒体、全媒体人才将成为教育培养的重点方向,但有些高校教材没有及时修订,跟不上发展的情况和教育培训的需求。此外,激励和调动社会资源参与出版人才教育培训的措施还不多,国际化人才培训渠道还不够宽。

 

加强中国科技期刊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2023年第15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以高质量基础研究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文献和数据平台,发起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鼓励重大基础研究成果率先在我国期刊、平台上发表和开发利用。科技期刊人才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和战略部署,围绕加快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个目标,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强化4个方面的措施。

 

 

 

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落实和完善人才政策措施

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在科技期刊人才管理使用方面,做到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使用松绑,给期刊单位选人用人自主权。期刊主管主办单位在人员编制、职称、薪酬待遇和人才管理使用考评等方面,做到科研教学机构与期刊出版单位标准一致,政策一致。期刊主管主办单位要在岗位设计、业绩考核、职业荣誉等各个方面,给予优秀期刊人才应有的专项支持措施,包括设立专门的人才培养项目、期刊人才荣誉等。优秀期刊领军人才要享受一线科研创新人才的待遇,给予应有的职业发展空间,在职称、岗级、待遇上有相应的同等评价政策。期刊单位要深化内部改革,改变人才评价四唯现象,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期刊出版人才评价体系。

 

 

 

优化人才结构,加强人才布局

科技期刊人才的培养,要适应事业发展、技术进步、产业转型的要求,加强针对性、前瞻性,逐步解决人才结构失衡问题,补上人才需求短板。从人才结构看,急需培养和引进新媒体新技术人才、管理营销人才、学术评价人才、全媒体复合人才、科学编辑人才、集群化人才、学术运营人才、国际出版人才,并推动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形成人尽其才、各尽其用的局面。从人才布局看,要大力加强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应用领域的期刊人才建设,为解决技术创新和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提供更好的服务。

 

 

 

完善人才发展规划,建立多元教育培训体系

科技期刊人才建设涉及各个方面,必须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做好统筹协调,加强规划引领。要将科技期刊人才总体需求和教育培训,纳入国家人力资源、国家教育事业规划之中。建立健全多元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发挥高校在出版人才教育培养中的主体作用,加快出版学科建设,及时修订出版教材,培养更多科技期刊出版专业人才。充分发挥期刊行业协会、行业组织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鼓励支持他们更多参与科技期刊人才教育培训。推动高校与期刊行业协会、期刊集团、期刊单位的合作,举办不同层次的期刊人才研修班、培训班。加强与国际一流科技期刊教育培训的交流合作,将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培养更多国际化期刊人才。

 

 

 

培养更多青年人才,大胆起用青年人才

在科技期刊出版单位中,青年编辑出版人员是主体。未来中国科技期刊创新发展、赶超一流,创新人才和领军人才是支撑。要把培养青年创新人才、领军人才作为战略任务。要大胆起用青年人才,给位子、压担子、加责任,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有的同志说 人才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有事干就能培养人才。我们既要培养一批敢冲敢闯、争创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青年编辑骨干人才,也要培养一批善经营、懂技术、会管理的青年经营人才。除了事业留人,成就留人,还要以待遇留人、以服务留人,解决青年科技人才面临的实际困难,让青年人才做到安身、安心、安业。

 

人才强则科技强,人才兴则期刊兴。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打好发展基础,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