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两部委重磅政策赋能出版学科专业建设
来源:出版人杂志 2024-01-19
分享到:
恰逢其时:响应时代需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作为文明进步、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作为知识与信息传播的关键领域,出版行业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对知识和智力,对高素质人才有着旺盛的需求。加之近年来整个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十分必要且迫切。

此次重磅发布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对共建工作的统筹指导,促进出版学科专业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新突破,对文化强国、出版强国建设都将产生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实施意见》的出台对当下正处在转型加速阶段的出版行业而言,可以说恰逢其时。


微信图片_20240118161000.jpg

人民大学出版社(简称“人大社”)社长李永强分析了《实施意见》在当前行业背景下的重要价值——首先,新时代呼唤出版业在巩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促进先进文化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强出版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是时代之需。其次,出版业蓬勃发展呼唤学术领域提供新动能、解答新问题,立足我国出版业公司治理实践、创新引领我国出版业融合发展、推动促进出版业国际化走向纵深是出版学科建设的学理之问。最后,当前出版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对创新人才、复合型人才有大量需求,直面出版人才培养的供需矛盾,扩大培养规模、完善人才教育培养体系,是推进和深化出版学科专业共建的行业之要

人民卫生出版社(简称“人卫社”)运营总监、人卫研究院总经理皮雪花谈道:因为人卫社是医药专业出版社,编辑需要具备医药卫生相关专业的教育背景才能胜任岗位工作。所以长期以来,出版专业毕业生大多会进入社内的职能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技术部门,不能进入内容编辑部门。但随着出版学科的建设发展,出版社的医学编辑可进入出版专业攻读硕士学位,未来还可能攻读出版专业博士学位,基于工作实践进行出版理论学习和研究,对提升自身出版素质和能力、提高出版企业专业人才队伍水平都大有裨益。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下属各出版社在最近两年相继进入员工退休高潮期,一大批骨干编辑相继退休。补充的新员工中不乏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出版社普遍反映这些毕业生业务能力较强,对出版事业的认识程度、对编辑职业的热爱程度都明显优于没有接受过正规出版专业教育的其他毕业生。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炜也期待随着共建工作的持续推进,能够进一步解决各学科专业编辑岗位当中普遍存在的专业性和业务能力不平衡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解决深度融合的理论问题,让行业在融合中能够把握实质;解决深度融合的范式问题,让行业在融合中有章可循;解决深度融合的制度保障,让行业在融合中没有后顾之忧;解决深度融合的资源组织管理问题,让行业在融合中跨越社与社之间的信息资源鸿沟;解决深度融合的人才问题,培养真正能为行业所用的新一代出版人才;解决深度融合的管理问题,让行业深度融合边界清晰,秩序井然”。


微信图片_20240118161007.jpg
持续落地:业界学界高效联动
  

2022年7月首次全国出版学科共建工作会在京召开至今,已过去一年有余。其间,中宣部、教育部共推动了8所高校与相关管理部门、出版单位、行业协会开展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多所共建高校在学科规划布局、学科体系优化、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均取得了进展成效,越来越多行业标杆企业参与到出版人才培养工作当中。

据北京印刷学院副院长陈丹介绍,北京印刷学院在与多所共建高校互通有无、共同打造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共同体的同时,全力推动中国特色出版学科建设、构建中国特色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全力建设中国特色国际知名出版大学,持续完善中国特色出版高等教育体系。例如,在学生的实习实训方面,与多家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化校地资源互动和产学研一体化,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促进成果转化;拓展“北京印刷学院学生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多个出版“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习实践、技术创新与创意比赛等。

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华文轩”)在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参与共建四川大学出版学院,从七个方面推进实施共建工作。新华文轩出版研究院院长熊宏表示,从2024年开始,新华文轩将面向出版学院师生实施出版创新激励计划——“文轩青云计划”,计划连续三年每年投入一定金额的资金用于在出版学院孵化一批出版产学研项目成果、培养一批出版专业人才,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和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熊宏介绍,新华文轩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出版学院)的实习基地,“学院的本硕在读学生会来我们公司实习,我们也会指派业界导师进行实习指导。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我们有不少骨干人员和出版社社长,甚至公司经营管理团队成员是四川大学出版学院的业界导师,会参与指导学生实习,给学生提供访谈咨询,举办讲座授课等等”。熊宏特别提到,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新华文轩近几年来和四川大学出版学院共同培养了多位博士后人才。

自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实施以来,人大社也积极响应、积极发声,为学生带去来自出版一线的经验;同时,积极探索“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打造人才培养基地。近日,人大社与北京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完成了产学研合作基地签约。李永强表示:“出版学科的专业建设布局站位高远、引人瞩目,出版业界与学界积极探索联合培养模式,取得了标志性成果。我们因为共同的文化使命和人才培养共识走到一起,希望推动校企资源整合与共享,开展密切稳固长久的产学研深度合作,共同助力文化强国、出版强国建设。”


由虚向实:人才“学”以致“用”

关于《实施意见》落实的最终目标,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一点重要共识是:出版学科建设是提高出版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出版学科的建立和成熟不仅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其最终落脚点在于专业的人才培养,在于依托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更好地服务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和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出版行业产学研“三栖”专家,资深出版人、清华大学出版社原总编辑吴培华表示,出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编辑出版专业需要解决在实践与应用方面错位和脱节的问题,“无论是业界还是学界都迫切地期望能从顶层设计上引导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比如解决编辑出版的学科地位问题,解决高校和相关专业的实践基地问题,解决出版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规范问题等”。他关注到,近一年多来出版学科专业共建的举措大力推动了出版产业和科研教学的结合,局面已大有改观——在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的带动下,出版学科各层次人才培养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形成了更系统、更科学的出版学科体系,为出版行业培养并输送了大批人才。出版专业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为出版行业的人才补给提供了很多助力。为继续推进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做深做实,本次两部委联合下发的《实施意见》围绕贯通产学研用从顶层设计上给出了清晰的安排和指引,要求进一步密切高校、研究机构、出版单位、数字技术企业和相关协会学会的联系配合,促进出版学科专业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新突破。

对此,皮雪花解读:业界提出出版实践中遇到的热点、痛点、难点问题,学界通过出版学术研究进行回答,建立“以产引学”的研究机制;院校和行业之间保持“师资互动”,让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担任高校出版行业导师,对于知识的实用性、课程的导向性会有更适用于行业发展的独特视角,能够拓宽出版专业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早、更生动地了解出版行业;学界通过研究业界的发展趋势、人才需求和岗位需求,培养真正能在行业发挥关键作用的人才,逐步解决出版企业招收高水平人才难、人才流失等问题。

一流的出版企业需要一流的出版人才来支撑,而一流的出版人才需要出版企业不断培养锻造。基于此,未来在《实施意见》的指导下,多方共同打造产学研用出版人才培养基地是学科建设的必由之路,尤其业界专家须根据出版学科的教学需求,提供高质量的出版行业实操案例,积极参与出版学科体系建设和教材建设工作,为高校和出版研究机构的研究方向提出“真问题”。李永强建议,未来还要创新联合培养体制机制,或可在出版企业建立专家讲座交流机制、兼职教授聘用机制、校企信息共享机制、企业参与课程改革机制、高校成果转化机制、人才定向培养机制等模式,加强校企双方人才交流、学生实践培养、产业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合作,激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活力,并建立以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为依托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与此同时,《实施意见》还着重从学术研究能力的角度出发,提出加强重点科研选题引导、建强科研服务平台、强化成果传播应用等,促进提高出版学科专业发展水平。这一系列从教育层面对出版学科体系建设作出的指导规划,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为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服务。这些举措将解决出版机构人才需求的具体问题,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促进文化出版事业的勃兴。

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实施意见》的重磅发布是对出版行业人才引擎动力的一次激发,将有助于建立成熟的、能够指导出版实践和发展的“真章”,指导解决出版学理论落地问题,让出版理论持续不断观照出版实践,让出版实践的发展始终得到理论滋养,推动出版业在新技术不断迭代的大环境下开辟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