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首次全国出版学科共建工作会召开一年多来——共建交出怎样的成绩单
北京大学组织师生赴中国盲文出版社调研。北京大学组织师生赴中国盲文出版社调研。全国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联络处 供图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公众号
2022年7月,首次全国出版学科共建工作会在北京召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共5所高校新设的出版学院、出版研究院集中亮相。今年8月,全国出版学科专业共建暨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工作会议在天津举办,南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建的出版学院、出版研究院在会上揭牌。一年多来,首批5所共建高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合作共建等方面开展了哪些重要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未来又有怎样的发展规划?围绕这些学界业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对话全国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联络处负责人,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出版研究院院长张久珍。
学科共建成果丰
张久珍表示,一年多来,首批5所共建高校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在师资队伍方面,5所共建高校本学年继续扩大高质量师资团队,为融合出版、数字出版、科技出版、古籍出版等方向注入新生力量。其中,北京大学在儿童阅读、古籍数字化等方向引进新教师和博雅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均引进多位新教师、博士后。与此同时,他们聘请来自中国出版集团、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业界专家作为业界导师加盟,为学生带来出版业界的经验与智慧。
在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北京大学在本学年顺利获批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点,武汉大学已经顺利完成出版专业博士学位点的申请,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也正在积极筹备专业博士点的申请。5所共建高校启动了“全国出版学科共建院校学生交换生项目”,促进了出版学科的人才联合培养和课程资源共享。
值得关注的是,中宣部大力推动出版学科专业教材建设,由共建工作专家组牵头,组织了首批5所共建高校优秀教师、业界专家组成作者团队,在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合作相助下,顺利启动中国特色出版学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
一年来,5所共建高校在学业指导、学术讲座、实践实习、奖助学金、行业培训等方面紧密协作,与业界联动。如北京大学开设了“总编辑大讲堂”系列讲座,与多家出版单位合作成立了出版实习实践基地。高等教育出版社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和就业指导。华东师范大学推动编辑出版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四川大学承办多个出版专业人才培训项目。北京印刷学院开辟“思政工作室+教授工作室+行业工作室”综合培养新路径……
“建强出版学科需要共建高校与共建单位密切合作,创新共建模式。”张久珍表示,要加强出版学界与业界的交流互动,做好社会服务的同时,吸收优质的外部资源助力学科发展。
文理交融合作实
一年多来,各共建高校在推进出版学科建设发展时,受到所在学科、院系提供的生长土壤的滋养,收获了多元、精彩和丰富的建设成果。“但是,出版作为一项关系国家、社会与人民的文化发展事业,需要更为系统、科学和完善的专业体系化设置,还需要各个高校对出版专业发展的鼎力支持。”张久珍进一步说道。
为此,张久珍认为应发展出版学术共同体。“推动出版学科共建谋求的合作,需要以国家、社会、人民的现实需求为导向,集中串联起政产学研用整个生态链条,形成各个参与主体之间合作共赢、坦诚互助、共同发展的出版学术共同体。”她指出,共同体的打造需要更强有力的引导与推动,需要各个环节的主体从全局出发,看到出版学科作为命运共同体未来可迸发出的巨大集成效应和强大生命力。
她同时指出,出版学科的研究要走向精细化、专业化和系统化,应加强出版专业的范式、方式与评价研究,明确学科边界,坚守学科内核,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术发展。
“未来的出版实践走向繁荣离不开教育提供的人才支持。”张久珍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表示,新技术快速迭代,出版专业需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文科和理科应相互渗透、彼此交融,更好地匹配行业需要。高校要共同探索出适合出版专业的建设策略,对于实践提出的人才需求形成更加敏感且动态的反馈、调整机制。
共谱发展新篇章
张久珍表示,面向未来,全国出版学科专业共建工作联络处将继续坚守职责、发挥桥梁作用,协助推进全国出版学科建设与发展。
联络处将发挥协同功能,积极响应有关主管单位的顶层计划与统筹协调,做好共建单位的联络与协同工作,保障指导方案精准落地;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围绕发展定位、学科布局、路径设计和保障措施等,提出促进出版学科发展的阶段性实施方案。
联络处将发挥服务功能,寻求各方力量,为高校在学位点建设、师资队伍扩充、实验室搭建等方面寻求资源,为专家学者在实验室共享、科研项目、教师访学等方面做好支撑,为学生在课程共享、实习实践、交换学习等方面做好保障,共享知识与经验,激发学术创新活力。
联络处将发挥桥梁功能,推动出版企业和高校双向资源共享与联动合作。基于高校的研究力量与经验,促进企业研究能力和业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借助出版企业的实践经验与智慧,构建业界与学界的长效合作机制,让实践智慧走进校园。
“作为出版学科做大建强的见证者和亲历者,我们倍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张久珍表示,依托共建工作,要努力发挥出版学科的独特作用,凝聚共识,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在实现民族复兴、文化强国、出版强国的伟大征程中,践行出版学科的新担当;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上,书写出版学科的新篇章。(记者尹琨)
展望今年新增3家出版学院出版研究院——共建画出怎样的“路线图”
共创一流新学科,同圆出版强国梦。8月30日至31日,全国出版学科专业共建暨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工作会议在天津举办,南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建的出版学院、出版研究院在会上揭牌。这是继去年7月24日首次全国出版学科共建工作会上5所高校新设的出版学院、出版研究院亮相之后,我国推出的第二批共建的出版学院、出版研究院。新增的3家出版学院、出版研究院有什么样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特色?未来将如何共建?有关共建高校与共建部门、共建单位的负责同志在会议上进行了介绍。
南开大学出版研究院:由天津市委宣传部和南开大学共建,探索出版专业的新文科建设路径
南开大学出版研究院以媒体深度融合和国际传播的国家战略为导向,依托南开大学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优势,强化出版史论、出版国际传播、融合出版与数字出版等学科特色,为加快建设出版强国、文化强国提供智力支撑。
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牛文利在发言中介绍,南开大学于1984年创办“编辑学”本科专业,后更名为“编辑出版学”,是国内最早开展专业出版人才培养的3所大学之一,至今连续40年培养编辑出版学本科学生未曾间断。
南开大学出版研究院以入选2023年度出版智库高质量建设计划为契机,通过“文文互鉴、文理交叉、文工融合”等方式探索新文科建设的新思路,突出全媒体、融媒体、新媒体以及国际传播与国际话语权等新文科属性,致力于在培养新时代全媒体出版人才、推动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发展、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出版话语体系、推动出版走出去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提供更多支撑。
南开大学出版研究院力争在理论创新上构建文化生态、市场生态、互联网生态相融合的出版国际传播生态研究理论体系和出版国际传播效能评估研究理论体系,努力产出一批原创性、引领性、标志性研究成果;在实践应用上产出以政策优化、机制创新、内容生产、品牌建设、战略布局、渠道拓展、人才培养、效能评估为重点的出版国际传播效能提升的系列研究成果;在服务决策上为政府部门优化政策提供精准有效的决策建议,为出版企业战略调整和策略创新提供借鉴指导。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学院:由中国传媒大学与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共建,建立长期合作机制
中国传媒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在出版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早在2000年,中国传媒大学就开设了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获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形成了本硕博贯通的出版学专业体系,培养了千余名卓越出版人才。
近年来,中国传媒大学在数字出版、融合出版、国际出版等领域持续深耕,开展有组织的科研与实践,推出的优秀作品《红色文物青年说》《百年先锋》等在主流媒体刊播,多部作品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教育部主题出版选题。
2023年7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学院正式成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学院成为2023年度出版智库高质量建设计划的一员。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在发言中表示,未来,中国传媒大学将与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携手同行,以服务国家文化事业、出版事业、教育事业作为共同目标,建立起责任共担、利益共享、互惠互利的长期合作机制,在智库建设与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实践创新与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等方面汇聚资源、再创佳绩。
第一,加强出版学科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双方将通过共建科研基地、科研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以及联合申请国家重点攻坚项目等方式,为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出版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出贡献。
第二,合作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共同培养卓越出版人才。双方将策划出版一批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构建校企人才互聘、联合培养、定向培养的长效机制;立足学校,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出版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面向业界,着力打造教育出版界的“国家队”“主力军”。
第三,以实践创新成果为立足点,全面服务文化强国建设、出版强国建设。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共同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水平和质量全面提升,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合作开展语言文字出版和文化走出去工作,在国际舞台为出版发声、为中国发声。
武汉大学出版研究院:由湖北省委宣传部和武汉大学共建,推进多元融合的学科发展模式
武汉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办出版学科的高校之一,迄今已有40年,拥有本硕博和博士后一体贯通的出版人才培养能力,为全国出版行业输送了8000余名高级专门人才。
湖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邓务贵在发言中表示,全国出版学科共建是出版界的大事,也是高校出版学界的要事。湖北省委宣传部将依托湖北省完备的出版产业体系,汇聚优质出版资源,与武汉大学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上的优势相结合,以建设一流出版学科为目标,做好出版学科发展顶层设计,积极探索政产学研用多元融合的学科发展模式,扎实推进共建重点任务,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出版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武汉大学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武汉大学将从以下三方面深化共建机制,建设高水平出版研究院。
汇聚交叉学科优势资源,依托厚实建设基础,建设高水平出版研究院。武汉大学出版研究院将依托武汉大学多学科交叉优势和出版相关学科厚实基础,立足武汉大学已形成的出版学本、硕、博多层次出版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完整的出版科研组织架构,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的出版学师资团队等良好基础,做好出版学科专业建设。
科技引领创新,打造产学融通、研用一体的综合育人平台与产业服务平台。武汉大学出版研究院将深化与湖北省委宣传部的共建机制,探索出版业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学科发展模式,坚持科技引领、区域特色推进高层次出版人才培养,为国家出版事业培养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立足中国本土实际,推动中国特色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提升中国出版学研究的国际影响。武汉大学出版研究院将致力于出版学基础理论研究和中国特色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坚持开展“两个结合”的出版学术研究,积极开展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和对话,建设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出版研究院。(记者左志红 韩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