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四五”时期社科学术期刊的展望(上)
来源:《科技与出版》2022年第8期 2022-10-27
分享到:

“十四五”时期,随着党和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的进一步重视,以及哲学社会科学的不断繁荣发展,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服务的社科学术期刊也将受到更多重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党和国家制定的一系列文件,《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确定了“十四五”时期社科学术期刊的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社科学术期刊界将认真学习贯彻以上文件精神,抓住机遇,砥砺奋进,努力提高学术质量和引领能力,在服务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自觉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哲学社会科学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属性,社科学术期刊既是学术传播园地,也是党的意识形态阵地”,这是社科学术期刊与科学技术期刊的一个重大区别。“十四五”时期,社科学术期刊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自觉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和战略任务。 

(一)做好重大理论研究与主题宣传,为推进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理化、学术化作出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既是社 科学术期刊的指导思想,也是社科学术期刊的研究对象。“十四五”时期,社科学术期刊将继续把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和理论任务,精心组织刊发有理论深度和学理厚度的文章,推动这一重大思想的研究阐释走向深入。随着2022年下半年党的二十大的召开,社科学术期刊将全力做好二十大精神的研究阐释,精心策划选题,刊发重头文章,努力推出有思想穿透力的精品力作,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科学术期刊还将结合“十四五”时期的重要时间节点,如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等,做好期刊主题宣传。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社科学术期刊将加大政策阐释和理论引导,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需要指出的是,不论是加强重大理论的研究阐释,还是做好期刊主题宣传,社科学术期刊都将紧密结合学科领域与办刊实际,善于用学术讲政治,“善于把政治话语、民间话语转化为学术话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理化、学术化。

(二)关注和研究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为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提供参考

现实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源头活水,关注现实、研究现实、服务现实,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价值所在,也是哲学社会科学和社科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十四五”时期,社科学术期刊将心系“国之大者”,聚焦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通过选题策划、栏目设置、组织学术会议等,引导学者把个人的学术志趣与时代需要结合起来,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紧密服务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战略任务。办刊工作将坚持问题导向,引导学者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用学术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改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社科学术期刊的学风与文风。 

(三)服务建设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和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社科学术期刊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服务的,这是社科学术期刊的基本职责。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中,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战略任务。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既是哲学社会科学界的根本任务,也是社科学术期刊界的根本任务。“十四五”时期,社科学术期刊将把服务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和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作为中心任务,通过设置专栏、刊发文章,引导学术界加强对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时代命题的研究,“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努力成为新时代高品质的社科学术期刊。

二、追求卓越、创新发展,打造一批世界一流、代表国家学术水平的社科名刊 

“学术刊物的生命在于发表高质量的论文”。“十四五”时期,社科学术期刊将“实现学术组织力、人才凝聚力、创新引领力、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在服务学科发展、学术创新的过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一批世界一流、代表国家学术水平的知名期刊。 

(一)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期刊质量和影响力 

根据学科建设、学术发展需要,“十四五”时期,社科界将适时创办一批新刊,完善基础学科、优势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期刊的布局。社科学术期刊未来发展方向是特色化、专业化、精品化。支持多学科综合性学报调整办刊定位,突出优势领域,做精专业内容,办好特色专栏,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国家新闻出版署在2022年上半年启动了哲学社会科学期刊重点专栏申报和建设工作,得到积极响应,这一活动将对“十四五”时期社科学术期刊的特色化、专业化、精品化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进一步重视期刊质量建设,将学术质量和创新水平作为选稿用稿的根本标准,支持学者开辟新领域、采用新方法、提出新观点,刊发真正有思想深度、理论厚度、创新力度的突破性、标志性成果。根据学科发展和学术热点,期刊编辑部将及时发布选题计划,引导学界开展研究,刊发代表学术发展前沿的高质量成果。提高选题策划水平,丰富栏目设置,推动跨学科对话和融合,为学界培育新的学术增长点,拓宽稿件来源。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正确处理政治与学术的关系,支持学术界大胆探索,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 

(二)积极培养学术人才,扶持青年学者 

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推介人才,是学术期刊的重要职责。“十四五”时期,社科学术期刊将进一步重视服务学者、培养人才,反对以头衔取文的不良倾向,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青年学者代表了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未来,重视培养青年学者,是社科学术期刊义不容辞的责任。一些学术期刊将一定比例的版面留给青年学者,不仅发表青年教师、青年科研人员的文章,而且发表博士生、硕士生,甚至是本科生的论文,体现了对青年学者的扶持。一些学术期刊定期举办青年学者论坛、青年学者征文活动,组织学术名家与青年学者面对面交流,评议论文,指导青年学者提高写作水平。一些期刊深入高校和科研单位举办编辑工作坊,将编辑审稿和专家审稿环节由编辑部搬到学者们中间,通过现场审稿活动使作者和读者领会审稿要求、审稿规则等,提高论文写作技能。还有的期刊定期举办优秀论文评选表彰活动,对优秀论文作者特别是青年学者给予激励。以上做法,“十四五”时期将有更多社科学术期刊予以采纳和推广。 

(三)推进社科学术期刊融合发展 

数字化、融合发展代表了学术传播的发展趋势。“媒体融合不是简单的改版改制,而是一种全新的媒介发展理念”,“包括媒介组织的融合、资本的融合、内容的融合、传播渠道的融合、经营方式的融合、媒介形态的融合,等等”。一方面,应当承认社科学术期刊在媒体融合发展方面落后于科技期刊,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在“十四五”时期提速数字化建设和融合发展,“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选题策划、论文采集、编辑加工、出版传播的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也应当立足现实,结合社科学术期刊的办刊实际和学界需求,找到适合社科学术期刊的融合发展之路。互联网深刻改变了学术期刊的业态和生态,初步形成了编辑部负责内容生产与网络平台负责传播的分工合作格局。社科学术期刊既可以选择同时做好内容生产与媒体融合,也可以选择专注于内容生产,而将网络传播业务交给专业机构负责。就当前学术界而言,缺的是优质内容,而不是传播渠道。何况,既有的学术期刊分散办刊模式,使单刊编辑部在融合发展方面不具备优势。对于专注于优质内容生产的学术期刊,应当予以支持。“学术期刊的平台化呈现出数字出版、知识服务、信息传播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为更好实现学术研究成果的交流与传播奠定了基础。”“十四五”时期,网络学术传播平台应当顺应学界的呼声,降低论文下载等基础服务收费标准,开发更多更先进的知识服务项目,将利润限制在合理区间,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并注重做好作者著作权与学术期刊版权的保护。发展开放获取(OA),增加学术公共产品供给,进一步建设好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将其打造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与对外传播的公益性平台。

(四)提升社科学术期刊国际传播力 

社科学术期刊是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是我国参与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重要舞台。“十四五”时期,社科学术期刊将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力,“从学术角度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加强社科学术期刊国际化建设,推动中国学界参与国际学术治理,为解决世界难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形成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外文期刊是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主渠道,在办好现有外文期刊的基础上,根据国际学术传播和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的需要,新办一批外文期刊和双语期刊,加强双语学术网站建设。发挥专业学术传播平台在中国学术“走出去”方面的积极作用,“提高国际化运作程度,扩大海外用户数量,提高市场开拓和竞争能力”,成为中国学术期刊“造船出海”的重要形式。为了支持社科英文刊的发展,“十四五”时期,更多学术期刊评价机构应将英文刊纳入评价范围,赋予优秀英文刊核心期刊地位,以便吸引更多优质稿件。社科学术期刊还应当重视进入国际权威索引数据库,如SSCI、A&HCI、ESCI、Scopus等,一方面提高中国学术和中国期刊在国际上的能见度,另一方面利于获取国内外的优质稿源。

三、提高办刊水平,为社科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提供管理保证  

办好社科学术期刊,提升学术引领能力和服务学界水平,离不开加强和改进期刊管理。“十四五”时期,社科学术期刊将认真学习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出版管理的政策和法规,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优秀期刊的办刊经验,在实践中加强探索和锤炼,不断提高期刊管理水平。

(一)完善审稿制度和编审流程 

审稿制度是学术期刊质量的重要保证。“十四五”时期,社科学术期刊将进一步重视编审制度建设,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同行评议等内容把关制度,结合学科实际和办刊实践,建立符合自身特点、严格规范、科学合理的审稿制度和编审流程,既确保把问题稿件挡在门外,又能够不遗漏优质稿件。期刊编辑部将进一步增强服务作者、服务创新的意识,“优化出版流程,提高投审稿和出版的时效性,为有重大创新观点的高质量论文设立快速审稿发稿通道,注重为作者提供高水准的专业审稿意见”。严格期刊出刊制度,细化期刊采编、审稿各环节工作安排,确保按期正常出刊,避免出现拖期问题。更多的学术期刊将实行“开门办刊”制度,对刊发本单位人员文章的比例做出适当限制,将更多版面留给学术界,防止学术期刊成为主办单位的“自留地”。主管单位还应当落实《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的要求,对所主管的期刊开展印后审读评议,定期向所在地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报送审读报告。期刊编辑部应当建立阅评制度,组织有关专家或读者对已出版期刊开展事后审读,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善于向失误学习,及时堵塞办刊工作中的漏洞。 

(二)提高期刊编辑队伍素质和能力 

期刊编辑是学术期刊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办好社科学术期刊的关键,在于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水平办刊队伍。“十四五”时期,编辑队伍建设将受到进一步重视。加强人员“入口”管理,将学术水平高、作风踏实、具有服务意识的人才,引进期刊编辑队伍。发挥现行办刊体制下“编研结合”的优势,为科研人员与编辑人员之间的双向流动消除制度障碍,吸引更多优秀学者和科研人员加入编辑队伍。出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是期刊编辑提高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十四五”时期,应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实行分类培训,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充分利用线上培训,降低成本,提升效果。开展编辑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改革试点,允许一些期刊主管、主办、出版单位自行组织编辑人员继续教育,将编辑培训班、编辑沙龙等活动,计入继续教育学时。增加期刊负责人岗位培训班的数量,为期刊负责人参加培训、取得证书提供便利。完善责任编辑证书的注册和续展制度,为编辑人员获得证书、完成续展提供良好服务。支持编辑人员在完成办刊任务的情况下,开展有利于提高办刊水平的学术研究,参加学术会议,加强与学术共同体的联系,成长为学者型编辑人才。还要重视培养编辑人员的敬业精神、工匠精神,向老一辈期刊编辑人员学习,甘为人梯,甘作嫁衣。 

(三)弘扬优良学风,抵制学术不端 

学术期刊参与学术活动的全过程,记录学术成果、推动学术创新、知识服务社会,在捍卫科研诚信体系中起到关键作用。学术期刊在科研诚信方面出现问题,如发表人情稿、关系稿,必然导致学术期刊文章质量下降,败坏学界风气,对后续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十四五”时期,“学术期刊应充分发挥在科研诚信建设中的作用,切实提高审稿质量,加强对学术论文的审核把关”。期刊要公平公正选择稿件,自觉抵制各类人情稿、关系稿。为此,要加强对学术期刊发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建立公平透明的审稿、发稿制度,实行阳光下的采编。期刊编辑部要通过采用学术不端识别软件、完善审稿制度等办法,增强对学术不端文章的识别能力。对于已刊发的、存在学术不端的问题文章,编辑部发现后应立即做出撤稿处理,并对作者进行相应的处罚。期刊要建立学术不端作者黑名单,并与其他期刊共享信息,增加学术不端行为的成本。


关于“十四五”时期社科学术期刊的展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