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出版社做好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专业化、特色化、精准化、精品化”之路——以甘肃文化出版社为例
来源:出版广角公众号 2023-08-17
分享到:

摘   要  

申报国家出版基金是立足国家平台传承文化、打造精品、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途径。地方出版社在实施国家出版基金项的目过程中,应坚持“专业化、品牌化”的出版定位,“特色化、板块化”的选题策划思路,“精准化、规范化”的选题申报策略,以及“精细化、精品化”的项目运营管理思路,以内容形式俱佳的项目成果为出版业繁荣发展服务,为书香中国建设服务,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

关键词  

地方出版社;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甘肃文化出版社

国家出版基金是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并立的国家级专项基金,由国务院批准,主要资助国内各家出版社的优秀出版物出版。国家出版基金自2007年设立以来,以体现国家意志,传承优秀文化,推动繁荣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为宗旨,为推动中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1]。应该说,国家出版基金是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实施精品出版战略的原动力,是打造国家出版品牌的最佳平台,是提升我国出版全球影响力的最佳窗口。对出版社尤其是地方出版社而言,申报国家出版基金是立足国家平台传承文化、打造精品、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是国家出版品牌的象征,是提升出版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重要阵地。本文立足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培育精品的主旨,结合甘肃文化出版社在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申报和管理中的体悟,阐述地方出版社实施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专业化、特色化、精准化、精品化”的思路。

一、坚持“专业化、品牌化”的出版定位,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新闻出版行业至为重要的特点,即图书产品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近年来,在出版改革逐步深化、出版生态日趋多元的时代语境下,我国新闻出版业步入多元媒体新时代。无论是大型出版集团,还是地方中小出版社,都纷纷革旧弊、谋新路,实现出版理念的更新及出版模式的转变。在出版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特殊时期,各家出版社的出版定位大相迥异。掌握作者资源和图书市场话语权的大型出版集团,其出版政策掌控力、图书品牌力和市场竞争力独领风骚,优势尽显,而资源短缺、市场研发能力相对较弱的地方出版社则危机重重。正如出版专家所言:“对地方出版社而言,专业化是做强做大的必由之路。”[2]地方出版社应对日益激烈的出版竞争和生存挑战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专业化、品牌化”的出版定位,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地方出版社虽然偏处一隅,但守护着源远流长、蕴涵丰厚的地域文化资源,在自身竞争力难以引发市场综合效应的发展背景下,地方出版社应从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策划实施方面实现创新,另辟蹊径,扬长避短,坚持专业化思路,在专门的图书门类中做足文章,以合乎自身发展特点的专业化选题项目,申报国家出版基金,以形成本社专属的项目品牌。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是引领国家出版战略、培育出版品牌的平台,是实现国家出版意志、推动新闻出版业繁荣发展的有力举措。地方出版社应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实施为契机,抢抓机遇、打造品牌,在项目实施方面予以专业化设定,从选题策划、组稿、稿件加工到图书营销,确保出版各环节与既定专业方向保持一致,最终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项目品牌。守护着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有着得天独厚的开发地域文化的优势,地方出版社应以地域文化为品牌,充分利用所处地域的独特资源优势策划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找准定位、研发选题,在专业领域做足文章、创造大品牌。自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启动以来,甘肃文化出版社始终坚持专业化的出版定位,在学术出版和民族古籍整理两大专业方向申报项目,申报的精品出版项目有16个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在借助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打造这两大专业领域的出版项目的过程中,甘肃文化出版社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品牌以及“定位专业化—专业项目化—项目品牌化”的良性发展格局。

二、坚持特色化、板块化的选题策划思路,突出差异化的出版优势

在出版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与大型出版集团相比,地方出版社在资金资源、作者资源、政策资源等方面处于劣势,大型出版集团以强劲的冲击力不断向地方出版资源渗透,压缩了地方出版社的选题空间,使地方出版社在优秀出版选题方面的竞争力大大减弱。面对日趋激烈的选题竞争,地方出版社应立足自身优势和特色,探索研究“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专”的特色化选题经营策略。

国家出版基金要求入选项目具备一定的思想价值、科学价值、学术价值、出版价值。因此,地方出版社必须在选题策划上坚持特色化之路,将最具地域特色、最具文化传承弘扬价值、最具原创性的选题纳入国家出版基金申报计划。唯有特色化的精品选题,才能在诸多选题中脱颖而出,最终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长期以来,甘肃文化出版社始终坚持特色化选题思路,根据身处甘肃的实际,紧紧围绕敦煌学、丝绸之路学、藏学、西夏学四大领域策划选题,申报国家出版基金,获得了评审专家的好评。

此外,地方出版社在坚持特色出版思路的基础上实施板块化出版策略尤为必要。应该说,面对海量的图书选题构筑图书品牌、打造企业名片,是地方出版社面临的共同难题。地方出版社在策划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时,唯有回归自我,立足自身出版优势和出版资源,打造系列图书板块,才能形成自有的出版标识,从而获得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在特色化选题框架下,地方出版社可打造系列图书板块,形成一条或几条产品主线,通过做专业、做特色、做板块,做大做强选题方阵,从而形成产业效应,最终塑造独家性、可持续性的出版品牌。

甘肃文化出版社长期以来围绕敦煌学、丝绸之路学、藏学、西夏学四大特色领域打造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在每个特色领域打造系列板块选题,诸多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例如:在敦煌学领域,打造敦煌文献整理和敦煌学学术著作两大板块,以《敦煌石窟研究导论》(3册)、《敦煌莫高窟编号的考古文献研究》(8册)为代表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获得业界好评;在丝绸之路学领域,围绕丝绸之路文献整理和学术新作两大板块,以《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书系》第一辑(5册)、第二辑(15册)、第三辑(20册)等为代表的诸多项目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在藏学出版领域,围绕藏传佛教文献整理、藏族民间口传文化整理、藏族苯教文献整理三大板块策划选题,《藏族民间口传文化汇典》第一辑(60册)、第二辑(70册),《藏传佛教高僧弘法手迹珍典》第一辑(40册)、第二辑(40册)、第三辑(35册)等项目先后获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在西夏学领域,立足俄藏西夏文书整理和国内外西夏学著作两大板块,做好选题积累,《西夏学文库》第一辑(20册)、第二辑(20册)、第三辑(20册)等项目成功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在西夏学出版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三、坚持精准化、规范化的选题申报策略,提升项目认知度和影响力

在国家出版基金的申报过程中,如何提升申报成功率是各家出版社长期以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地方出版社应坚持精准化和规范化原则。

一.是选题定位精准。地方出版社在研究每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申报指南》的基础上,应立足每一年的资助重点和资助范围,明晰自身选题定位,在专业化、特色化的基本定位上全面研究把握出版动态以及往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名录。申报的选题应符合当年国家出版基金的基本要求,凡是缺乏创新性、原创性的选题或不符合国家出版基金基本要求的选题,坚决不予申报。

二.是选题论证精准。地方出版社要在深入研究《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申报指南》的基础上,探寻国家出版基金的特点和规律,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选题论证。国家出版基金立足国家出版前沿,代表国家出版形象,资助项目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出发点。受此启发,笔者经过系统研究,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这一主题,结合甘肃文化出版社的出版优势和出版资源,决定围绕敦煌学、丝绸之路学、藏学、西夏学做文章,在每个特色领域下加大选题策划力度,储备一批精品选题,并结合当年的《国家出版基金申报指南》策划研发原创选题。针对这些原创选题,项目组实施四级论证,坚持策划编辑、编辑部、分管社领导、社编委会四级论证,优中选优、精中选精,将最具文化价值和出版价值的选题列入申报范围,提高申报成功率。

三.是作者遴选精准。作者是书稿内容的创造者,是保证内容质量的关键,只有一流的作者才能创作出一流的书稿和作品。作者的科研能力、学术造诣、专业功底、治学精神、组织能力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内容质量的根本保证[3]。由此,策划申报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选题应立足学科前沿,在全国范围内遴选最具学术影响力和项目组织力的作者。甘肃文化出版社在策划《西夏学文库》项目的过程中,集合了西夏学领域200多名专家,最棘手的问题是选择项目总主编,总主编责任重大,负责项目组织、作者遴选、书稿把关、项目进度保障等工作。在诸多西夏学专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史金波和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院长杜建录最具代表性。史金波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从事西夏学研究60余年,在西夏学界具有很高的学术威望。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是西北地区西夏学研究的主阵地,以杜建录为代表的多位专家均在该学院任职,承担的国家课题数量多,杜建录在西夏学方面的成果丰硕,学术影响力大。因此,甘肃文化出版社最终确定由史金波和杜建录两位专家共同担任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宁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敦煌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0余名专家为分册作者,合力打造百部西夏学著作。在与总主编及各单位专家座谈后,甘肃文化出版社成立了该项目的编委会,陈育宁担任编委会主任,成员有周伟洲、孙继民、李范文、聂鸿音等35位专家,负责把关稿件。该项目的申报和实施表明,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作者都是业界的代表性人物,优质的作者既保证了书稿质量,也确保了项目导向正确、学术严谨,提高了项目的出版影响力。

四.是项目申报书填写精准。项目申报表是评审专家评判项目的主要材料,是评审专家了解项目基本信息的主要素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项目申报表既要言简意赅,又要表述准确、信息完整、重点突出。例如:填写项目的背景和意义要全方位掌握学科研究动态和出版动态,站在学科前沿和出版前沿,表述清楚选题的独特性和原创性;阐述项目学术水平要强调自主知识产权归属问题以及项目填补研究空白的意义和创新之处,让上级主管部门和专家了解项目的重要性,同时阐明作者阵营、作者的学术优势和编委会的组成,让上级主管部门和评审专家全面掌握作者团队的科研能力、写作能力和学术影响力,确保项目的文化价值、学术水准和撰稿质量;填写申请项目优势要阐明出版社在该领域的特色品牌影响力,以及资质、相关领域已出成果、获奖情况、编辑团队情况等,说明出版社在实施该项目方面具备的优质资源和独特条件,以及完成项目的素质和能力;填写项目内容介绍要言简意赅、信息完整,如果是丛书,要清楚罗列分册书名、分册作者、作者单位,同时说明作者职称;填写项目成本核算要坚持客观真实的原则,罗列项目直接成本如编纂费(稿费、资料收集、复制、整理、编纂、标点费等)、编审校费、装帧设计费、排版出片费、印刷费(排版、晒蓝费,印制、装订费,原辅材料费)等。在填写经费预算时,地方出版社应对照申请表,按照行业标准申报直接成本费用,切忌虚报夸大。申报书中两位专家的意见是申请书的重要部分,为确保项目申报成功,推荐项目的专家必须具备公认的代表性学术水平,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工作10年以上,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拥有正高级职称。地方出版社要注意回避原则,项目编委会成员、总主编和作者不能作为推荐专家。撰写专家推荐意见,要立足学科发展和学科需要,从专家的角度阐明项目出版的学术性、必要性和独特性,为项目评审提供足够的学术理论支持。

四、坚持精细化、精品化的项目运营管理思路,彰显出版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国家出版基金的扶持下,打造精品图书是出版社的使命,更是出版人的责任。地方出版社要以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理念,坚持传承意识、创新意识和质量意识,把好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审稿关、编校关和设计印制关,打造水平高、内容精、形式美、品位高的精品图书,确保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地方出版社要在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引领下,以精品图书构筑企业的品牌影响力。

一.是顶层设计科学化。国家出版基金遴选资助项目坚持择优立项的原则,着力在“高原”上建“高峰”[4]。在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实施方面,顶层设计是重要因素。如果地方出版社没有长远的规划、宏观的统筹、专业的定位,就难以在出版基金的申报方面取得质的突破。长期以来,甘肃文化出版社高度重视重大出版项目、丛书项目的顶层设计,围绕敦煌学、丝绸之路学、藏学、西夏学四大专业领域,坚持特色化和板块化思路,内拓外联,吸引集聚优质出版资源,在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规划和储备方面成效显著。在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顶层设计方面,甘肃文化出版社以专业化、特色化、精品化为基本思路,注重选题原创性和品牌影响力,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成果带动和促进出版社高质量发展。为优化选题储备,甘肃文化出版社设立了重点项目库,该项目库现已成为各类国家级重点出版项目的“生力军”。2013年以来,甘肃文化出版社先后有50多个精品出版项目入选各类国家重点出版规划,出版社的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是这些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

二.是项目管理制度化。对于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管理,除了严格遵守国家出版基金办有关管理办法,地方出版社还要根据项目实施和质量管理的需要制订“四大制度”,即项目实施管理办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项目廉政建设保障办法、项目绩效管理办法。甘肃文化出版社在项目管理方面,以严密的管理制度对项目策划、项目申报与审核、项目实施、项目考核与结项、项目资金使用、台账设置、项目进度保障等方面的工作细则作严密规定,并根据项目需要不断修订完善社内《编辑工作管理规范》《印制管理规定》《图书选题编校质量管理规定》等管理细则,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三.是项目监督常态化。项目是否按照出版计划如期实施,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结项验收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保障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顺利实施,地方出版社必须实施全流程管控,实时督查项目流程中的各个环节,确保基金项目在编辑加工、设计排版、校对、质量检查、生产印制等多个环节顺利实施。项目如有延期,按照相关管理规定,项目验收组要分析原因,并扣除相应分值。为能如期完成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甘肃文化出版社制订了切合实际、规范合理的出版计划:在社内成立项目进度监督小组,专人专责,确保申报书中的实施计划逐一落实;根据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规划相应的出版流程,既有严格的时间规定,又确定每个环节的负责人,明细责任、细化任务,做到科学安排时间、稳妥推进项目;在已有全部稿件的情况下,定期监督监测专家审稿、作者改稿、编辑校对、发稿、质检、印刷等流程,及时应对处理突发状况和疑难问题,保证项目按计划完成。

四.是资金使用科学化。在国家出版基金的使用方面,地方出版社要通过制订入选项目的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确保资金使用的科学、规范、安全。对此,应坚持“三专”原则,即专款专用,专人专责,专事专报。专款专用即遵循分项建账的原则,成立项目核算领导组,对资助资金所涉及的项目经费进行统一管理。项目负责人须向项目核算领导小组提供经费预算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经费开支范围、各项经费预算以及资助资金使用计划等。项目核算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项目负责人将经费预算报告交由财务主管、分管社领导、社长三级审核后,通知财务部门安排经费,供项目投入使用,同时对项目进行独立核算,单独建账,将资助经费专门用于资助项目的稿酬、装帧设计、排版设计、印刷及原辅材料等直接成本,确保预算科学、审批严谨。专人专责即资金使用和岗位责任挂钩。出版基金涉及的经费开支实行项目核算领导小组领导下的项目人负责制,经费开支须项目负责人签字,由核算领导小组审核。项目负责人对其管理项目经费开支的真实性、可靠性负法律责任,经费开支手续必须完整,票据必须合法,财务总监、分管社领导及社长对审批意见终身负责。专事专报即严格按照《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协议书》规定的使用范围与使用原则,通过严格的资金使用论证制度,明确资金的用途及开支范围,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项目组应根据项目进展需求逐项论证审批资金使用的必要性、资金额度及拨付时间,以“就事论事、专题研讨”的形式确保资金专付效能最大化。

五是编校印制精品化。项目质量控制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实施的根本保障,出版社必须建立完善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图书编校质量和装帧印制质量。在出版质量控制上,甘肃文化出版社根据《图书质量管理规定》,针对每个项目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如在编校方面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并针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重要性和内容的专业性,以增加校次、印前送上级部门读者出版传媒审读中心质检、聘请社外出版专家参与审稿等各种方式确保项目的编校质量。甘肃文化出版社中承担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编辑大多为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专业素养较高,在实施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过程中,均坚持审慎精严的原则,确保项目图书的编校质量,如《西夏学文库》已经出版的60册著作就进行了4次审稿和5次校对。同时,为保证装帧设计和印制质量,甘肃文化出版社抽调专人进行印前质检,并由专人负责,定期赶赴图书承印单位,全程检查各册图书付印样和成书质量。实施出版基金项目的人文社科编辑部负责审核图书付印前的正文和封面,综合服务部负责监督项目印制工作,确保基金项目图书的装帧设计效果、印装工艺和印装质量。

国家出版基金的设立是提升文化自信、建设出版强国的关键,以资助项目的高水准助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能够有力促进新闻出版业的繁荣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国家出版基金是孵化精品图书的沃土,不仅引领出版社走专业化、特色化之路,更提升出版社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履职尽责的能力。在国家出版基金的助力下,一批守护中华文化根脉、传承中华文明薪火的精品图书得以顺利出版,为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供了精美载体。作为出版人,我们必须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为引领,以精品出版为使命,凸显专业、打造精品,以内容形式俱佳的项目成果为出版业繁荣发展服务,为书香中国建设服务,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


|参考文献|

[1]祁德树,吴明华. 国家出版基金引领中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J]. 中国出版,2020(8):20-26.

[2]袁亮. 出版学概论[M]. 沈阳:辽海出版社,2000.

[3]李峰,金蓉,刘俊来. 精心策划精细管理:科学出版社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建设、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 出版参考,2022(1):54-56+60.

[4]宋秀全.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申报和管理经验谈:以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为例[J]. 出版参考,2016(2):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