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两本国际出版蓝皮书 我国出版业在国际市场要有两面作战能力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公众号 2023-04-11
分享到: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近日发布了两本国际出版蓝皮书,分别为《国际出版业发展报告(2021版)》《“一带一路”国际出版合作发展报告(第四卷)》,两本书都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主编,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两本蓝皮书着重梳理了各国在新冠疫情下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对出版业的影响,为我国出版机构研究与拓展相关国外出版市场提供参考与借鉴。

2020年以来国际出版业呈现5个发展特点

当前国际局势空前复杂,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出版业正身处其中。在这样的环境下,国际出版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两本蓝皮书对于2020年以来国际出版业发展特点和趋势进行了分析。

出版业的外部环境进入不稳定阶段。受疫情影响,2020年各国出版业全领域各环节一度遭遇停滞,全球出版业无论大小强弱,都在努力合作,寻求度过暂时困难的策略,出版业虽历经居家、封店等困难,但大部分国家的图书出版和销售普遍实现不同程度增长,“一带一路”国家与我方合作保持在一个持续合理的范围。近两年及未来一段时间,全球出版业都将面临生产成本增加、意识形态观念强化、国际环境不稳定、家庭消费能力和动力不足、AI技术冲击传统版权体系等一系列问题,行业整体发展的阻力在一定时期较大。

政府加强对文化产业重视和支持。疫情初始阶段,各国图书市场整体表现平稳、好于预期,区域性国际组织、各国政府给予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成为各国图书出版市场复苏抬头的重要一环。两本蓝皮书中的大部分国家都在各自能力范围内对出版业上下游给予了税收减免或经费补贴,欧盟委员会设立“复苏措施基金”,其超半数成员国已将文化产业复苏列为该基金申请并使用的优先领域。当然,这种支持不可能长期存在,怎样找到企业自己的发展路径进而回到正常的成长节奏上来虽艰难但很重要。

社交媒体普遍成为图书营销的必需环境。近年来,社交媒体对图书销售的拉动能力逐渐凸显,2020年起愈发令人瞩目,其对图书的推介作用也促成不少图书一夜之间翻红,甚至登上畅销书榜。全球性社交媒体强大的传播能力让疫情期间读者共性需求出现了一个世界范围参差交替、此起彼伏的状态。保持读者的持续交流,这在线下实体书店普遍受挫的时期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也为出版业拥抱新的营销方式提供了机会。

融合出版进程加速且不均衡。疫情为融合出版按下“加速键”,相当一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数字出版呈现新的特点和趋势,进入蓬勃发展阶段。无论主动尝试还是被动参与,工作流程、内容呈现、营销推广、版权转化的数字化已经全面渗透出版业的方方面面,甚至部分上升为国家和地区战略。出版机构积极探索新的数字出版和营销方式,加快产业链整合延伸,拓展多元化发展模式。漫画在多年前不可在电子书上阅读的情况已经被短视频和手机APP解决,文字性内容则呈现了音频、视频、图文同步传播的现象。

一方面缩小差距一方面寻求合作

我国已经提出到2035年建设成为文化强国,出版强国建设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为此,我们应该明辨自身所处的位置和发展空间。通过两本蓝皮书内容,编写组也对我国出版业面对的国际环境进行了分析。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图书市场。从出版种数、销售额、进出口额和版权交易量或翻译图书量来看,我国在出版量上已经与美英在一个梯队,图书的整体消费能力也排名靠前,且积极参与国际出版交流合作,出版业服务贸易身份更加突出,是各国图书版权输出主要目的国,也是出版物进口的主要输入国。

当然,我国还不是出版强国,虽然获得了一些国际图书业重要奖项,一些作家也得到了国际关注,但畅销书的生产能力不强。也有出版集团进入全球出版50强,但成为第一梯队的难度很大。更何况我们有14亿多人口,所有品种、销售的人均值都比较低。

从图书版权贸易的国家和地区分布情况来看,我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之间的版权贸易存在较大逆差,而与大部分“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包括东盟等亚洲周边国家、非洲、拉美以及中东欧国家的部分国家的版权贸易和图书进出口处于顺差状态。这个事实表明,在不断融入国际出版市场的过程中,我国出版业既要努力缩小与出版强国的差距,也要努力寻找与发展中市场合作的可能,两面作战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