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迅速,现今中国的学术产出和影响力总体上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期刊平台的发展仍然滞后。
期刊发展速度滞后于学术产出速度
2010年前后,在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的22个学科中,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开始逐渐显现。到了2020年,中国的学术产出量与欧盟和美国大致相当。世界通用数据库中,中国的论文发表量基本占到全球的20%,已经超过中国人口占全球的比重,也超过了中国GDP在全球的占比。2010年爱思唯尔公布的全球被引量最高学者排行榜中,前1%的学者里,中国占1%左右,2013年接近4%,而2021年已经达到15%。
中国的学术发展路径与中国制造业发展基本相似,但进度落后了大概10年,而我国期刊的发展进度又落后于学术发展10年以上。中国的科技期刊有5000多种,大概有200多种被SCI收录,近1000种被SCOPUS收录,但还有大部分没有被全球数据库收录。全球被引量排名前1%的研究中,中国在过去20年来一路飙升,到2019年我国在被引量排名前1%的研究论文数量已经追上了欧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在COVID-19这一领域,中国学者的影响力大大超过学术产出。中国学者发表于《柳叶刀》上一篇分析武汉最早41人病例的论文已经被全世界学者引用2万次。
与国际一流期刊平台存在一定差距
现今,不少科技工作者选择将研究成果发布到国际期刊上,大多是从研究工作的角度考虑,注重期刊的发表速度与影响力。我国的期刊与国际一流期刊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近几十年的期刊发展过程中,我国期刊行业发展错过了4次与国际期刊同步发展的机会。
一是期刊电子化的过程。当时,在电子排版等方面的技术应用我国期刊并不落后于国际期刊,但我国现有的5000多种科技期刊属于4000多个法人,各期刊无法自己独立建设一个优质的、多样化的数据平台,因此在数据平台建设方面我国期刊未能与国际期刊发展同步。
二是期刊集中化的过程。原来国际上科技期刊出版商众多,但在本世纪之交它们开始了分化改组大融合,形成了现在的科技期刊巨无霸出版商。现今,世界排名前四的科技期刊出版商的期刊种类占世界全部期刊量的40%。而我国则是4000多个法人单位拥有5000多种期刊,整体呈现小而散的状况。
三是期刊谱系化的过程。谱系化是一个多层的期刊集群系列,以《自然》(Nature)杂志为例,其期刊集群有近百种刊。打造《自然》(Nature)一本刊作为旗舰刊;下设系列子刊,如Nature Physics、Nature Chemistry、Nature Medicine;在子刊下又设巨刊(Mega Journal),如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tific Reports;另外还辅助有一系列NPJ(Nature Partner Journals)外围刊。其旗舰刊与子刊在相关学科领域都处于优质期刊最顶端。
四是从出版商向数据运营商角色转换的过程。现今,国际期刊出版商向数据运营商转变后,服务更加多元化,不仅仅局限于科研成果发布,其对研究机构与研究者提供一揽子服务,涉及知识服务、数据分析、机器翻译、HR等与科研相关的方方面面。
四种模式驱动打造国际一流期刊平台
要打造一流期刊平台,我国期刊行业还存在4个方面的症结亟待解决。一是分布状态小、散、乱,二是办刊态度比较保守,三是科技期刊编辑中年轻专业人才缺失,四是数字期刊平台还相对较落后。为打造国际一流期刊,应改变中国期刊平台现有的运营模式,使其更有国际视野。
一是典型驱动。现今,国内的顶级期刊与国际同类顶级期刊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2019年中国科协等七部门联合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遴选22种领军期刊及228种后备梯队重点建设,同时每年支持创办30种高起点新刊,建立动态监测、专家点评、培训交流等各项机制,推动期刊跨越式发展。
二是模式驱动。在国际期刊界,OA出版等出版模式日臻成熟,形成了一些新的商业模式和销售模式。目前,虽然我国期刊界也在尝试,但并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现在开放获取获得国家支持,不少期刊在开始时采取开放获取的形式,但影响因子上去后就开始收费。这不利于开放获取形成良性的商业模式,需要制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方案。
三是数据驱动。可以采取资本共融、数据互连、经验分享、技术互鉴、线上共赢等方式建立数据平台,打造兼顾国际和国内影响的分析工具。
四是合作驱动。通过与国际大科技出版平台合作,在推出领域新刊的同时,逐渐培养出一支国际化的主编队伍,解决科学期刊编辑中年轻的专业人才缺失问题,逐步提高国内期刊水平。
打造国际一流期刊平台,还应有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是一个不断演化的系统,在某个时间段采用哪种评价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术机构在那个时间段的发展水平。对于科技期刊评价,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与现今科研发展相匹配的评价体系。中国科协的《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研究》课题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应注重有数据、有方法、易使用、合国情这四点,形成科学的期刊评价体系,走好科技期刊创新发展的“共治”之路。